《点石成金》汇集每周财讯商情,邀请专家深度点评,与您一起探索经济社会底层逻辑。
【资料图】
本周热点
史上最火“五一”冷思考:2.7亿人次出游背后,如何能更好的旅行?
从AI开创者到“末日预言者”,“人工智能教父”离开谷歌
美联储要停止加息了吗?
银行业危机警报未除 美国经济担忧再起
瑞信瑞银“仓促联姻”隐忧仍存
史上最火“五一”冷思考:2.7亿人次出游背后,如何能更好的旅行?
据21经济网报道,火爆的“五一”黄金周于5月3日落下帷幕,在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上已全面超过2019年同期,旅游业迎来了从市场复苏到高质量发展的转折点。对广大群众来说,熟悉的“人满为患”的度假感受又回来了。在近几日的社交媒体上,到处都是热门景点门票售罄、约满的新闻;景区、商圈也尽是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的景象;交通运输的压力堪比春运;酒店价格飞涨不说,还一房难求。
点评:2023年的“五一”小长假,出现了空前的旅游热潮。这对提振经济有利,因为旅游推动了消费,也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消费的信心。但是,由于人群集中,游玩体验并不足够好。这条新闻提出了旅游“火爆”背后的冷思考。思考的出发点是经济学的经典命题: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五一”旅游火爆是因为群众的旅游需求具有爆发性,而旅游资源的供给却受到条件限制,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冷思考的着眼点是旅游业的特征:旅游活动的时间与空间的匹配问题。“五一”期间,旅游需求在短时间内爆发,但旅游空间不足。为了发展旅游业,旅游空间需要扩张,但旅游资源是有限的。例如,故宫只有一个。解决旅游时间与空间的匹配问题,就如同专业人士指出的,要改革休假制度。解决这个制度性问题,应该从真正认识休假的实质与作用入手。休假不是躺平了事,要把它视为一种生产过程——人自身的生产过程,或者说是人的体力和精力的恢复和增强的过程。未来,随着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人的休闲时间增加,早晚有一天会占去人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旅游休闲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活动之一,旅游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从AI开创者到“末日预言者”,“人工智能教父”离开谷歌
据第一财经报道,近日,在业内有“人工智能教父”之称的计算机科学家杰弗里·辛顿在社交媒体上证实,他已经离开谷歌。辛顿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帮助谷歌开发AI技术,但他现在成为人工智能最新的“末日预言者”。辛顿坦言他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他说:“现在似乎还很难看到如何能够防止坏人利用人工智能来做坏事。”许多业内人士担心人工智能正在向“恶的一面”释放“危险信号”,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可以成为散播错误信息的工具。AI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对人类构成威胁。
点评:这条新闻引用了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的话:“社会尚未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做好准备。”这句话道出了担忧人工智能威胁人类的一个由头:它来得太快了。这让人想起,当年,汽车代替马车也引发了对“速度”的争议,即汽车行进的速度远远高于马车。使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必须保证高速度条件下的安全。这比较好办。一是制定交通规则,二是从汽车的结构技术上保障交通安全,例如改进刹车,使用安全气囊。目前看来,对人工智能迅速超过人的智商,人们的担忧更严重。担忧的焦点是两者的思维方式不同,形成个体智慧与群体智慧之争。人的思维以个体智慧为主,而人工智能从算法出发形成以集体智慧为主的思维方式。从人类自身的思维实践看,集体智慧胜过个体智慧。但是,有专家从物理和生物方面区分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或许将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但它却没有几亿年的进化史留在人类身上的痕迹,没有生物的直觉和本能。迄今为止,还没有见到人工智能在生物特性上超过人类智能的可能性。
美联储要停止加息了吗?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如市场预期,美联储最新议息会议决定继续加息,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5%至5.25%的水平,创下近16年来的最高水平,这也是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的连续第十次加息。在决定加息的同时,有人认为美联储释放出另一个关键信号——加息可能要停了。美联储最新声明表示,继续强调“美国银行体系健全且富有弹性”以及美联储“高度关注通货膨胀风险”,也删除了“一些额外的政策收紧可能是合适的”和“形成足够限制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措辞。这可能是暂停加息的信号吗?
点评:近日,美国的又一家区域银行传出寻求出售的消息,银行危机在美国还难以停住脚步。美联储面临的政策选择困境,除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双重选择之外,又增加了第三重选择——银行危机。美联储要在三条战线作战,处于捉襟见肘的困难境地将不可避免。面对三重选择,美联储是否继续加息成为人们揣摩的对象。其实,在通货膨胀、经济衰退和银行危机的三重选择中,治理通货膨胀是重中之重。只要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借贷成本就会处于高水平。由此导致的投资和消费成本过高,会引发经济衰退和银行危机。因此美联储最新声明继续强调“高度关注通货膨胀风险”。既然如此,继续加息似乎也顺理成章。从实践上看,美联储预判通货膨胀的能力,是左右是否加息的重要因素。正如这条新闻所说,美联储将“依赖数据”继续制定货币政策,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认为,需要更多数据来决定联邦基金利率是否具有足够的紧缩作用。不过,如果继续加息,美国或难以避免经济衰退和银行危机。
银行业危机警报未除 美国经济担忧再起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近日,美国第一共和银行成为3月以来继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之后第三家破产的美国银行。分析指出,造成美国银行业危机的根本原因并未消除,美国银行业危机预计仍未结束,这将严重冲击美国的银行体系和经济复苏进程。5月1日,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与摩根大通签订相关协议,由后者收购第一共和银行的所有存款和绝大部分资产。
点评:有人质疑,吞掉一家银行,原来可以既不破产也不清算,就能直接把它的债权和优先股权,全部给清零掉。通过这种“抢钱”方式,摩根大通成了这场银行危机的赢家。美国的金融历史说明,凡是发生金融危机,“摩根”总能登上赢家之榜。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摩根财团是赢家;1929年大萧条,很多银行倒闭,摩根财团还是赢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摩根大通收购了贝尔斯登和华盛顿互惠银行,还拿到了美国政府数百亿美元的财政支持。对这种大银行来说,金融危机正是赚钱的良机。这种银行支配着美国金融体系,它们不倒,美国的银行危机就不会绝迹。
瑞信瑞银“仓促联姻”隐忧仍存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距离瑞银集团宣布收购瑞士第二大银行集团瑞士信贷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这起由政府参与、为避免瑞信陷入倒闭境地的“仓促联姻”所引发的一系列争议仍未平息。3月19日晚,瑞士联邦政府宣布,瑞信将被竞争对手瑞银以30亿瑞士法郎(约合32.3亿美元)的对价收购,瑞士政府为保证收购顺利完成,通过紧急法案,让瑞信和瑞银绕过股东大会直接达成交易,从而使这起事关两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收购案在短短一个周末内得以敲定。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一“联姻”违反了诸多金融惯例,将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并购完成后,将形成一个总投资资产超过5万亿美元的金融“巨无霸”,瑞银由此变成一个财富管理巨头。瑞银的一家独大引发各界对于未来瑞士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担忧。
点评:根据瑞士政府的决定,瑞信的AT1债务将被清零,瑞信的AT1债券投资者或血本无归。虽然股东的权益被部分保留,但损失惨重。瑞信被收购,其股价从曾经的每股80瑞士法郎一度跌至每股仅0.8瑞士法郎,养老基金和小股东几乎损失了99%的资本,也接近于血本无归。瑞士民众对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来救助“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感到不满。与美国摩根大通的行为如出一辙,这不是公开抢钱吗?金融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在于必须维护“大到不能倒”金融机构的利益。这种维护是造成金融危机的根源。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进入绝对不能倒的怪圈。它们越来越大,金融危机也就越来越频繁。这就是瑞信瑞银“仓促联姻”的真正隐忧。
(编写 点评 侯若石)(中新经纬APP)
《点石成金》第630期。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新经纬(jwview)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