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身潘家园东里的衍璜墓,还有地宫入口吗?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5-25 15:10:27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杨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说起北京的王爷坟,很多人都会联想到位于海淀区的七王坟和九王坟。前者是道光皇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的墓园,后者则是奕譞的九弟孚郡王奕譓的墓园。这两座陵寝由于远离市中心,格局至今保存完好。

其实,在繁华的劲松一带,还保存着一座清代王爷坟,它便是肃亲王中的老寿星——显谨亲王衍璜的墓园。

这座王爷坟藏身于潘家园东里的高楼之中,其重要建筑享殿得以保存。

在民间,广泛流传着“衍璜墓地宫在居民小院中”的说法,前段时间,笔者到衍璜墓做了一番探访。

衍璜墓地宫入口或已不存

如今,衍璜墓的东西朝房及享殿保存完好,其中朝房为硬山顶,享殿则是单檐歇山顶的规制。探访时发现,享殿两侧各有一排平房,中间留出一段窄窄的通道。享殿的西侧台基上,立有一排排鸽笼。而且,在几年前的一次维修中,享殿残存的彩绘被全部用漆刷成了蓝绿色,可谓是一大败笔。

衍璜墓享殿

按照陵寝的布局,享殿北侧就是宝顶,不过,衍璜墓的宝顶部分已经被修造成了一座花园,完全看不到宝顶的痕迹,从享殿还要爬几级台阶才能到这座花园。为了寻找地宫入口,笔者寻遍享殿和宝顶周边的区域,也没有发现有地宫的痕迹,无法判断保存状况。

陵寝的红墙仍然有部分保存完好,在和附近居民的聊天中得知,几十年前,周边的一些平房在修建时,就有不少砖块来自园寝的围墙。

衍璜墓的碑亭如今已经无存,但在寻找地宫入口时,笔者发现周边平房的菜地中,散落着一些较完整的石构件,上面还刻有精美的图案,其出处也给后人留下一个个谜团。

散落在小区的石构件

墓主衍璜有着怎样的故事?

在介绍肃亲王之前,要先说说人们常常提到的“铁帽子王”。它是清朝一种非常特殊的封爵,和明朝亲王实行世袭制不同,清朝的爵位继承按照“递降”的规则,第一代是亲王,那么继承者则降等为郡王,之后的继承者则依照级别,分别以贝勒、贝子等爵位承袭。但有清一代,先后有十二位王爷承袭爵位无需降等,也就是依照“世袭罔替”的规则,代代为亲王。

这其中有八位是在清初为满族入主中原立下汗马功劳的王爷,他们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以及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而其余的四位则属于后期的“恩封”,包括雍正皇帝的得力助手怡亲王胤祥一支,协助慈禧太后成功发动辛酉政变的恭亲王奕一支和醇亲王奕譞一支,以及晚清政坛上的新生权贵庆亲王奕劻一支。

第一代肃王豪格,本是皇太极的长子、顺治皇帝的亲哥哥,他“智略超群,英雄盖世”(顺治皇帝对豪格的评价)。顺治三年(1646)被授予靖远大将军,平定陕西、四川的农民起义,并剿灭张献忠及其残余部队。返回北京后,豪格遭到多尔衮的猜疑,被革爵囚禁,最后在牢狱中自尽,享年只有40岁。豪格死后,葬在了广渠门外。不过,民间对豪格之死有这样的说法:豪格率领队伍得胜归来,在广渠门外的京郊遭遇伏击,战败身亡,随行将士将其就地埋葬,这就是后来的肃亲王墓“老坟”(今已无存)。

顺治七年(1650)多尔衮去世。第二年,顺治皇帝便为自己的长兄平反昭雪,还特意让豪格的第四子富寿(一作“富绶”)承袭王爵,并改封号为“显亲王”,自此之后,肃亲王的官方称谓都是显亲王,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才改回为肃亲王。

按照辈分来说,衍璜是富寿的孙辈。查阅《清实录》,对这位王爷的生平有了一定的了解。

衍璜12岁便承袭了显亲王的爵位。康熙四十七年(1708)十月,不到二十岁的衍璜接受了皇帝派给他的一个大任务:调查大阿哥胤禔是否对刚刚复立的太子胤礽实施过压胜术,也就是“巫蛊”之事。

此前一个月,康熙将培养了三十多年的皇太子胤礽废黜。废黜后不久,三阿哥胤祉便向皇帝告发了大阿哥胤禔用压胜术诅咒废太子的行为。衍璜接受这一任务后,经过半年的调查,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详细地汇报给了康熙皇帝。此后,大阿哥被终身监禁,衍璜也算是交上了一份令皇帝满意的答卷。

四年后,恰逢康熙皇帝六十岁寿辰,衍璜请求在宗人府衙门内为康熙皇帝树立功德碑。此举并没有引起康熙皇帝的好感,皇帝婉言谢绝。自此之后,在《清实录》中见到关于衍璜的记载,基本上都是他代替皇帝到各处坛庙行礼,没有负责实质性的任务。或许正因如此,衍璜才得以颐养天年,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以81岁高龄寿终正寝,在历代肃亲王中算是最长寿的一位。

富寿墓享堂与石碑分离

结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航拍地图可以看到,当年在广渠门外路南一带,几座散落在田野中的王爷坟显得异常宏伟。其中就有第一代肃亲王豪格的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冯其利先生曾走访肃王坟的看坟人后代、1915年出生的关宗典先生,据关宗典先生回忆,豪格的墓葬东西两侧,分别安葬有他的马夫和战马,这是其他王爷坟所没有的规制。

值得一提的是,“劲松”地名与豪格墓有密切关系。这一带最初叫架松,其意思是松树之大,需要木桩架起来。据清末成书的《天咫偶闻》记载:“架松之名,于京师旧矣。松在广渠门外和硕肃亲王墓上。不甚高而偃蹇盘礡,横荫十亩。支以朱柱百许根,真奇观也。”这个奇特的景观给当时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带最后便被命名为“架松”,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更名为“劲松”。

网传“架松”老照片

在一张网络上广泛流传的“架松”的老照片中,笔者看到一棵大松树,枝叶向四周生长,周边有数十根柱子支撑,才能将松树的枝干架住,或许它就是肃亲王墓中的景观。

根据关家后人的说法,衍璜墓东侧100米左右,如今垂杨柳中心小学劲松分校(即以前的劲松三小)所在的位置,就是豪格墓所在。

衍璜墓西北侧没多远就是富寿的墓,富寿墓仍有一些遗迹可寻。原墓园所在位置即如今的劲松西社区居委会所在地,其西侧高出地面的一个平台上,如今用古香古色的石栏板做了围合,中间是一个小型的活动广场,广场内的几棵柏树,便是富寿墓的旧物。

富寿是第一代肃亲王豪格的儿子。顺治八年(1651),顺治皇帝为豪格平反后,即授予富寿“显亲王”的爵位。然而天不假年,富寿在康熙八年(1669)便去世了,年仅27岁,按照清代早期的葬俗,富寿去世后实行火葬,其骨灰坛被安置在一座汉白玉制成的石享堂中。该享堂于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劲松一带,目前珍藏在西直门外五塔寺的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内。

该享堂面阔和进深各三间,长3米多、高2米多。12根立柱上均雕刻有精美的盘龙及如意云朵、火焰珠子等,另外每组柱子间的两扇石门,上部雕刻有三交六蔓菱花窗,下部裙板部分则雕饰宝相花,合计共24扇石门。门上额枋即石柱柱头,或饰以龙纹,或饰以花纹,精美异常。再向上则为石斗栱,造型比较抽象,总体看上去就像一串串成熟的葡萄一般,每一组斗栱之间各有三颗火焰珠子,为斗栱曾增添了一些层次感。

在数百年的变迁中,富寿墓的墓碑,并没有和石享堂放在一起,而是安置在了日坛公园西北角马骏烈士墓旁。

五环边还有座肃王坟

东五环五方桥的东北角,老地名叫做“白鹿司”,明代这里是专门为宫廷苑囿饲养白鹿的场所。白鹿在古时被认为是一种瑞兽,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殊身份,它得到了皇家的青睐。如今,这里已经是居民小区,饲养白鹿的场所早已经无迹可寻。在车流如织的五环路和住宅区之间,却默默伫立着一组古香古色的建筑群,这就是第七代肃亲王,即肃慎亲王敬敏的墓园。

肃慎亲王敬敏墓的碑亭

按照辈分,敬敏和道光皇帝属于一辈人,而他承袭肃亲王的爵位也恰好是在道光元年(1821)。咸丰二年(1852),敬敏以八十岁高龄去世,他的一生可谓庸庸碌碌,平淡无奇。但两起小风波也足以从一个侧面展示当时清帝国的风雨飘摇。

第一件风波是道光十六年(1836)。敬敏的轿夫葛三,因聚众赌博被步军统领衙门抓获,步军统领衙门要求肃王府交出其他参与此事的赌徒,王府却以早已将他们遣散为由,拒绝了步军统领衙门的请求。不仅如此,敬敏还以王府要严惩葛三为由,派人到步军统领衙门要求放人。步军统领耆英知道肃王府不好惹,只好从命,葛三大摇大摆走出了监牢。这事儿后来传到了道光皇帝耳朵里,他要求对此事严查,并以失察之罪将敬敏交付宗人府议处。

第二件风波发生在道光十九年(1839)端午节。当时,敬敏在紫禁城内当值,按照惯例,交接班的时间应该是在辰刻(7-9点),但不知何故,当天接班的人竟然到了申刻(15-17点)才到,敬敏等人并没有等到接班的人来便先行“出班”,虽然敬敏也算是完成了值班任务,但实际上形成了无人当值的“真空期”。道光皇帝得知此事后,对当天当值以及接班的王公大臣予以惩处,敬敏则受到了革去宗人府宗令、内大臣职务的处罚,并罚俸禄六年。

道光二十四年(1844),敬敏享受到了人生中的一项殊荣,即在紫禁城内乘轿,此时敬敏已经七十多岁了。咸丰皇帝登极后,敬敏多次以病请卸任,皇帝也大多以“赏假”的方式处理。咸丰二年(1852)正月底,敬敏终于得以“退休”,但当年的九月即身故,享年八十岁。在历代肃亲王中寿数仅次于其祖衍璜。

肃慎亲王墓至今保存完好,地面建筑存有碑楼、东西朝房、宫门、享殿以及东西配殿(其中东西配殿是重建)等,算得上北京城区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王爷坟了。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