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楚国杂戏艺人优孟,常以谈笑旁敲侧击劝说楚庄王。在陈佩斯看来,“优孟戏庄王”是《史记》关于喜剧的一次记录,当周围所有人知道真相,唯有庄王一无所知时,喜剧效果就诞生了。于是,就有了这流传千古的喜剧时刻。
当然,广受大众喜爱的喜剧,远不止“谐音梗”、“抖机灵”那么简单。它往往反映社会现实,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警醒世人。
(资料图片)
出于对喜剧艺术的一颗初心和一片赤诚,陈佩斯在此领域耕耘几十年。1979年,陈佩斯和父亲陈强合作的《瞧这一家子》,是当年不可多得的喜剧电影,之后二人又推出的系列电影,实现了票房口碑双丰收。1984年起,陈佩斯与搭档朱时茂在春晚舞台表演的《吃面条》等小品,成为几代人的共同回忆;1998年,陈佩斯再度投身喜剧话剧舞台,《托儿》《阳台》《雷人晚餐》《戏台》《惊梦》……每部作品,都叫好又叫座。
无论电影,还是小品、话剧,陈佩斯都始终坚守着为老百姓寻乐的初心。
陈佩斯曾多年埋头研究莎士比亚、莫里哀、亚里士多德等戏剧名家,也从中国传统名著中为喜剧创作汲取营养,希望为中国喜剧梳理出一条发展主线;在舞台上他全情投入,哪怕是在身体不适、生病时,也依然坚持与其他演员一遍遍打磨细节。据陈佩斯介绍,话剧《阳台》曾筹备四年、十易其稿,多次搁置又多次重启,方能与观众见面。“好方案都是排练中一点点摸索出来的,看观众反馈还真行,心里特别高兴。”
喜剧作品要有对社会背景的深度洞悉和精准把握,更要经得起时间检验。
一种艺术,要想永续,当然离不开传承,喜剧也是如此。陈佩斯经常反思:我们演莎士比亚作品,演《海鸥》《樱桃园》这些欧洲名剧当然挺好,但中国人自己的喜剧文化,该怎样一代代接力呢?
2012年起,陈佩斯创办喜剧创演训练营,之后10年都在坚持开班授课。他的儿子陈大愚就是首届学员中的一个。陈佩斯曾说,自己做喜剧,陈大愚也做,再往后也许家里还有人继续做,薪火相传。
如今的喜剧,无论在舞台上、影视中或综艺里,都不断涌现着新的作品。陈佩斯认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宽松包容的社会环境为喜剧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喜剧能为老百姓带来笑声,本身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喜剧作品能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特点,方能赢得更加广阔的未来。
8月22日晚,《似是故人来》第三季第8期,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对话中国喜剧艺术家陈佩斯,从让人开怀大笑的台前,到令人感慨万千的幕后,站上悲喜交加的舞台,看见社会进步的深义。
本节目中国网、江苏卫视同步首发,新浪微博、B站、百度百家、腾讯视频等多平台联合播出。
(撰文:李芳 审稿:张宁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