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们都想要灵感,尤其对于创意工作者来说,灵感就像救命稻草。但灵感通常飘忽不定、随机出现,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会来,什么情况下会消失。好消息是,实际上,我们可以利用“灵感公式”,让灵感更经常性、有规律地出现。为此,我们需要知道当灵感来袭时,大脑中发生了什么。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相关资料图)
[Photos: Venti Views/Unsplash; Donnie Ray Crisp/Unsplash]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的好点子总是在最偶然时刻出现?
从表面上看,灵感似乎无法预测,也不合逻辑。这就好像一个想法突然从天而降,让你几天来一直想解决的问题突然有了答案,或者一个故事的脉络莫名其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就我个人而言,我一直以为越努力寻找正确答案,结果就会越好。但是,当我开始研究创造力是如何在大脑中发挥作用时,发现这与事实大相径庭。我们富有创造力的大脑,并不一定关心你工作是否努力。事实上,当我们在做一些完全无关紧要的事情时,脑子里也会蹦出一些有创意的想法。
这不仅仅是个人的直觉,而是有生物学原因的。创造力并不仅仅是因为一些外部力量而产生的,我们实际上可以创造一些环境,把灵感变成一种规律性、可预测的事情。
在白日梦想家公司(Daydreamers),我们总结了一个“灵感公式”,它并不神秘,却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有规律的灵感。这要求我们更经常地关注、放松和享受自己。下面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介绍一下具体原理。
1. 创造力产生的根源
创造力是我们 DNA 的天然组成部分。作为成年人,我们生活在一个以产出为导向的世界里,却常常与这种与生俱来的人类品质失之交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的大脑当作机器来对待。我们不断检查待办事项清单,着手完成任务,或回应”紧急”的请求。这会让人倍感压力,而研究人员发现,压力会阻碍创造力的发挥。
如何让事情有所改观?这就要求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组合信息,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看待世界。但是,当我们的大脑按照习惯的线性方式运行时,就会陷入思维的隧道视野。
当我们回到大脑的默认模式时,创意灵感就会迸发。默认模式网络(DMN)是我们大脑中一个复杂的区域组合,旨在将我们表面上可能看不到的点连接起来。一般来讲,如果我们想完成更多的工作,那么最好远离默认模式网络。然而,科学家们现在发现,默认模式网络是创造力、意义创造和内省的根源。
当我们的身体在做一件事,而大脑却在想另一件事情时,默认模式网络就会发挥作用,比如做白日梦或走神的时候。
2. 创意突破的“灵感公式”
创意灵感早在我们坐下来创作之前就出现了,大脑会不断地从环境中收集新信息。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欣赏美景、享受片刻或锻炼思维灵活性,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基础尤为重要。从本质上讲,注意力能为我们的创意大脑提供所需的“点”,从而以一种新的方式将各种想法结合起来。
但是,要想了解培养经常性灵感需要哪些条件,我们就必须看看灵感来临时大脑会发生什么。一些科学家把灵感迸发前的那一刻称为 “大脑眨眼”。研究通过核磁共振成像(fMRI)成像显示,在灵感迸发前的那一刻,α波会关闭我们的视觉皮层,以平息所有潜在的干扰,让默认模式网络发挥作用。当外部世界变慢时,我们的大脑就会开始建立不同的联系,直到“灵光乍现”的时刻到来。
几年前,科学家们就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研究了“躺平什么都不做,或思维漫游”对创造力突破的影响。那些有积极休息时间(主动防空自己)的人,在创造性任务上的表现要比对照组高出41%。当我们的大脑有片刻喘息时间的时候,身体就会释放出内啡肽,帮助我们放松,获得向内求的空间,最终走出心理隧道的视野。
但并不是所有的“走神”都是一样的。放松是培养创造力和灵感的关键因素,这就是为什么在大自然中散步,甚至进入创造性的“心流”状态,可以帮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创造性灵感。
几个世纪以来,无论是创造者还是发明家,都一直把精神休息放在首位。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以在解决难题时花很长时间来走神而闻名,他称之为“思维实验”。他确实是在想象自己乘着一束阳光到达宇宙边缘时提出相对论的,这不就是白日做梦么!
为了更有规律地培养灵感,我们必须在创作之前很久就开始做准备。对新想法和新体验保持开放态度,保存美好的事物有助于我们的大脑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然后,找到放松的方法,比如练习创意流,让思绪定期漫游,可以让你的大脑得到所需的喘息,从而发挥创造力,将这些信息以一种新的、有趣的方式结合起来。
下次当你陷入创作瓶颈时,想想这个公式:探索、放松、做白日梦。或者一个更好的办法是,给自己一点时间进行思维漫游,这可能会有用。
译者:J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