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咳嗽高发季节,入秋后,身边不少人又开始“咳咳不休”了。为什么一到秋天就容易咳嗽?如何对付烦人的秋咳?厦门市中医院中医特色诊疗部主治医师谢怡琳说,从中医角度来看,咳嗽的病因主要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包括温燥咳嗽、凉燥咳嗽、风燥咳嗽、燥痰咳嗽和阴虚燥咳等常见症型,不同症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切忌一药百治。
(资料图片)
病因
温差大易感冒 燥邪侵入易伤肺
古人云:“秋天雨少而主燥。”谢怡琳说,秋令往往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从人体口鼻侵入,初起就会出现津气耗伤的症状,而肺比较娇气,“喜润而恶燥”,秋季燥邪伤人最易伤肺。人们常在秋季有口干舌燥、皮肤干痒、咯痰不爽的感觉,这就是燥气导致的。所以秋天养生,应以养肺为先。
秋季易咳嗽,也与秋季早晚温差大易发感冒有关。感冒是引起咳嗽、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有老慢支、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最易因感冒加重病情。此外,炎热的夏季刚过,若夏季不注重养护,过食寒凉之品,则易伤阳气。正气尚未复原,又进入秋燥时节,燥邪更易趁虚伤肺,引发咳嗽。
厦门瑞来春中医门诊部主任周继政说,秋季咳嗽不仅仅多见于儿童,成人当中也不少,俗话说“秋季到,十人八咳”。需要注意的是,秋天还容易发生过敏性咳嗽等症状,导致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引起类似于支气管炎感染的症状,主要以干咳、胸闷、气短为主。
分析
秋咳分为五种 可根据体质区分
秋咳类别应该如何区分?谢怡琳介绍,秋咳类别通常分为五种,可根据患病时间、咳痰类型、症状和自身体质来进行甄别。
1.温燥咳嗽:一般发生在初秋,由夏入秋,余热未消,燥热渐升,温燥之邪伤肺。多表现为咳嗽少痰或黄痰,咽干口苦或初起见发热、微恶风、鼻塞、咽痛等。多见热性体质者。
2.凉燥咳嗽:一般发生在晚秋入冬,阳气渐退,寒气愈盛,凉燥之邪伤肺。多表现为干咳或少痰色白,咽干鼻燥,口渴不甚,或恶寒怕风、鼻塞流涕等。多见于寒性体质者。
3.风燥咳嗽:秋季气温渐降,风燥之邪伤肺。多表现为干咳或少痰,鼻燥咽痒咽干,多为阵阵咳嗽、或温差大时或环境相关性咳嗽,常伴有喷嚏、流涕、恶风等。多见于过敏体质者。
4.燥痰咳嗽:多表现为痰白黏稠,或难咯出,或兼见面白无华、困倦乏力、纳少腹胀、咳嗽喘促等。多见于肺脾肾虚体质者。
5.阴虚燥咳:平素阴血不足或阴虚内热者,更易感受温燥之邪而咳嗽。多表现为干咳无痰或少痰,常伴眼目干涩、咽干口渴、饮不解渴、五心烦热、失眠盗汗等。多见于肝肾阴虚体质者。
防治
切忌一药百治 盲目止咳不可取
谢怡琳提醒,防治秋咳首先要注意及早治疗,很多人觉得咳嗽是小病,扛一扛就过去了。其实,咳嗽发生的起始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很容易导致咳嗽迁延难愈,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慢性支气管炎。
此外,抗生素也要慎用。许多患者是感冒后导致慢性咳嗽,第一反应就是抗生素消炎。需要注意的是,感冒不一定都是细菌感染导致的,近些年病毒感冒也比较多见。滥用抗生素非但不能改善症状,反而会引起耐药。只有血象白细胞增高,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咳嗽也忌一药百治。有些人对既往某种有效药“情有独钟”。需要注意的是,引起咳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证型不对,无法达到止咳的疗效。例如人们喜欢的川贝止咳露和强力枇杷露,两者的性质均偏寒,不适合寒性咳嗽。
咳嗽往往影响生活休息和工作,特别是夜间咳嗽,于是,“止咳”成为不少咳嗽患者的治疗目的。谢怡琳说,一些痰多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常常盲目用一些中枢镇咳(如可待因),虽然镇咳效果较好,但如果长期使用反而会坏事,让痰液更加无法咳出,细菌病毒在肺部不断繁殖,会导致病情加重。
调理
推荐四道药膳 可多食柔润食物
谢怡琳说,秋咳患者应加强饮食调护,注意食补养肺。可以适当进食一些养阴生津之品,如百合、蜂蜜、梨、藕、燕窝、莲子、银耳、葡萄及各种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少吃辛辣燥热之品。下面四道药膳可居家调理服用。
1.贝母冰糖汁:川贝母10克研末,冰糖20克同放碗内,加水150毫升,隔水炖煮20分钟即可。早晚各服1次,连服3~5天。适合咳嗽少痰或黄痰、咽干口苦温燥咳嗽患者。
2.杏仁橘皮茶:杏仁10枚打碎,橘皮10克,生姜3片,熬水代茶饮。早晚各服1次,连服3~5天。适合咽干、恶寒、怕风的凉燥咳嗽患者。
3.玄参麦冬粥:玄参、麦冬各30克,煎汤取汁备用,以粳米50克煮粥,熟后兑入药汁令沸,调蜂蜜食用,每日1次。适合痰少咽干的风燥咳嗽患者。
4.白萝卜陈皮汤:白萝卜250克,加适量水及陈皮3~5克,先将萝卜煮熟,放入少量葱白、生姜,再煮3~5分钟,萝卜和汤一起吃。此方适合咳嗽痰多、痰白而稀的患者。